苏河湾区域位于静安区苏州河两岸,是上海“一江一河”发展规划的重要节点,是静安区“一轴三带”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去年以来,静安区全面启动精细化管理“滨水示范区”创建工作,以此为契机静安城管执法系统以“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为引领,致力打造苏河湾区域精细化管理样板。
创新分级管理“绿标”指数不断增长
在市级标准基础上,根据《上海市黄浦江苏州河滨水公共空间条例》等规定,创新基于滨水区域特点的“红黄绿三色分级分类监管”模式。按照沿街经营单位的经营业态、依法经营、投诉等情况,结合每季度发现的违法违规次数,把示范区内5处优秀保护建筑、2处大型商场、1处在建工地和58家沿街商户,动态划分为三色风险等级,上墙亮明“红黄绿”标识。
对标注为红色的商户,执法人员每日至少检查1次;标注为黄色的商户,每周至少检查1次;标注为绿色的商户,每月至少检查1次。每个月,执法人员根据有无问题,以及问题整改复查情况,对风险等级作出动态调整。
实施“红黄绿”三色分级分类监管模式以来,沿街商户“绿标指数”不断增长,沿街商户服务量质齐升,市民满意率和好感度明显提高,立案数较同期相比下降超过50%。下阶段,计划推出2.0版本,从示范区进一步扩大适用范围,把三色监管场景辐射到更大范围的街区。
因为包容管理商户和顾客获得“双赢”
来自瑞典的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位于光复西路、晋元路口,坐拥苏州河一线景观,为了提升滨水体验,Fotografiska摆出富有设计感的原木桌和靠背椅,作为公共装置主动接纳游客,吸引不少市民在此休息打卡,创造了独具韵味的水岸空间。Fotografiska中国区业务发展及公共事务总监说,“外摆不仅是消费场所,更是开放、包容的城市气质的一部分”。跑友叶先生表示,“不同于坐在树荫下,或者长椅上休息,Fotografiska门窗打开后,室内和外摆之间有一种空间的连接感,这种衔接一直向外延伸至苏州河,给人敞开大门迎客的感觉,很像是自家的会客厅,很亲近,很有生活气息。”
去年8月,上海试行《关于进一步规范设摊经营活动的指导意见(试行)》,提出创新特色点设置的要求。如何在规范的前提下兼顾创新和包容,帮助新模式新业态健康发展,是对政府部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考验,需要转变既有“管”的思维,更多从“扶”的角度全局考虑经营者和消费者需求、周边环境影响等因素,作出“不一样的精细化”。北站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副中队长说,“通过我们的长期监督和普法宣传,跨门经营、违规外摆的现象已越来越少”“北站街道的行政执法将更注重保护营商环境、强化服务意识,以柔性执法为主,减少处罚数额和频次”。
“3·5·10”响应管理监管有了顺风耳、千里眼
北苏州路798号的绿地党群服务站附近,摆放着“精细化管理‘3·5·10’响应机制”的宣传标牌,向社会作出郑重承诺通过定人、定岗、定时、定责的方式做到“3分钟到场,5分钟响应,10分钟积极处置”。“滨水示范区”专门配备2名常态化巡查人员,一旦发现问题就会使用远程通讯设备呼叫就近的执法力量到场处置。同时还为“3·5·10”响应机制叠加数字化技术,在前期排摸的关键点位安装30余个摄像头,以便于日常开展喊话劝离、远程取证等非现场执法工作。基于“3·5·10”响应机制,共享单车经营单位车辆管理、在建工地无证设摊等问题得到有效治理。
然而“堵”并非监管的终点,“疏”更是管理理念转变的起点。比如,随着苏河湾区域的开发建设,不少流动摊贩瞄准“商机”,会出现无证摆摊的情况。为此,城管执法队员跨前一步,开展“烧烤摊”“夜排档”等场所先行排摸工作,梳理设摊易发点位,开展精细化引导,帮助流动摊点通过“上海‘摊’服务地图”找到规范点位,实现合法合规经营。
--------------------
内容经授权转载自“上海发展改革”微信公众号,无改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