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获悉,9月20日上午,由嘉定博物馆和上海市嘉定区竹刻协会共同主办的“刀笔文心——周颢艺术精品展”在嘉定博物馆开幕。作为“江南有嘉竹系列”首展,本次展览汇聚清代画家、竹刻大家周颢多年来的经典之作,共展出竹刻、书画作品60余件(套),多数作品为首次展出,生动展现了周颢的精湛技艺与嘉定竹刻的非凡魅力。
周颢(1685-1773)
周颢(1685-1773),字晋瞻,号芷岩、芷叟、芷道人、髯痴等,嘉定人。周颢的艺术之路,始于对传统绘画技法的深入钻研与创新实践。他以刀代笔,将锋利与柔和、刚劲与细腻巧妙地融合于画面之中,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视觉语言和表达方式。在明清两代诸多竹刻艺术家中,周颢是里程碑式的人物。金元钰称之如同杜甫在盛唐诗史中的地位,“二百余年,首屈一指”。他刀法细腻,线条流畅婉转,或刚劲有力,或轻柔飘逸,形成“用刀如笔”“合南北宗为一体”的独特艺术风格。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嘉定竹刻起源于明代正德、嘉靖年间,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反映时代社会的文化特色与审美情趣,在中国工艺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这种艺术形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周颢以其独特的刀笔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一个不可多得的艺术现象。他不仅在竹刻艺术上有着卓越的成就,其绘画艺术同样影响深远。
高士观泉图竹笔筒 乾隆七年(1742年)周颢
高士观泉图竹笔筒 乾隆七年(1742年)周颢
龙吟嶰谷图竹笔筒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 周颢
龙吟嶰谷图竹笔筒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周颢
本次展览汇聚了周颢多年来的经典之作,涵盖了其艺术生涯的不同阶段,是对周颢艺术的一次系统梳理与集中展示。展览将展出周颢竹刻、书画作品60余件(套),其中大部分作品系首次展出。无论是精致细腻的竹刻作品,还是大气磅礴的山水画卷,抑或是册页小品,都透露出周颢深厚的艺术功底和卓越才华。
仿唐寅竹山秋雨图立轴 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周颢
千秋群凤图立轴 乾隆二十年(1755年)周颢
2016年,上海博物馆曾推出“竹素流芳——周颢艺术特展”,展示周颢镌刻、绘画作品32件(套),全面呈现他的艺术世界。据上海博物馆工艺研究部主任施远介绍,周颢被视为中国竹刻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其在竹刻方面的贡献和创新之处体现在两点:其一,他将自己擅长的绘画,特别是山水与竹石施于刻竹,开创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他之前的竹刻乃至整个工艺美术对文人画题材的运用远远没有这么成熟,且以人物故事为主要题材。其二,他开辟了“合南北宗为一体”的全新境界,在中国绘画史上,明后期中国画分为南宗和北宗,北宗偏重写实,用笔硬朗,装饰性强,更多工匠意趣;南宗偏于写意,讲究用笔本身美感,线条圆润,表现文人精神。周颢竹刻将南北宗进行糅合,采用了全新的雕刻技巧,于使用阴刻刀法表现笔墨迹象的同时,又辅以嘉定竹刻“三朱”以来的浮雕、浅浮雕技法,作品层次比单纯阴刻更丰富,立体感和体积感更强。
山水图竹笔筒 清乾隆五年(1740年)周颢
山水图竹笔筒 清乾隆五年(1740年)周颢
周颢一生经历了清代最鼎盛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这个时期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最后的一个高峰,包括竹刻在内的各种雕刻艺术都已发展到材尽其美、工尽其巧的阶段。而与周颢交游者多学者、文士、画家、竹人、印人,其中尤为著名的是雍正进士、乾隆近臣张鹏翀和嘉定学者王鸣韶。
松风鸣涧图竹笔筒 清乾隆(1736—1795年)周颢
雨竹图竹臂搁 清乾隆(1736—1795年)周颢
“周颢定是受到家乡嘉定地区竹刻传统的影响,而嘉定竹刻之所以得以异军突起,也正是得益于一批文人艺术家的参与。”“周颢延续了嘉定文化人参与竹刻创作这样的一个传统,把文人书画的艺术修养在竹刻这一比较工艺性的载体上进行表现。”
修竹小山图扇面 清(1644—1911年)周颢
以展览为契机,此次多位收藏家向嘉定博物馆捐赠了其珍藏的竹刻精品,化私有为共享,共同为嘉定竹刻艺术的发展添砖加瓦。在展览开幕式上,收藏家们获颁捐赠证书,圆满完成了捐赠交接仪式。
展览现场
展览期间,嘉定博物馆还将邀请竹刻领域相关专家和传承人,通过专题讲座、特展教室、专家带你看展等多元的活动形式,普及推广嘉定竹刻的相关知识,让观众们在展教融合的体验中探寻竹刻文物之“美”,感受嘉定文化之“魅”。
展览将持续至11月3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