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珍
截至8月,汇总一般公共预算及政府性基金的广义财政收入同比下滑6.0%,预算完成度仅有59.2%。考虑到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偏弱、政府性基金收入持续负增长,分析师预计,至年末广义财政收入缺口最高或超2万亿元。
这一趋势引发市场担忧,若无新的收入来源补充,全年广义财政支出或仅能维持小幅正增长,不利于促进经济增长。针对当前状况,市场对于年中(9-10月)财政预算调整的预期逐渐升温,多家研究机构认为财政预算调整迫在眉睫。
9月10日,财政部部长在向人大常委会报告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时,明确指出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稳固、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持续下降等因素对财政收入恢复的制约。这一表态强化了市场对年中预算调整的预期。
民生证券分析师陶川指出,今年以来,财政在“收入偏紧+赤字未扩”的双重压力下,已呈现出“顶格”发力的态势。若10月经济压力特别是出口形势恶化,财政支出将面临更大挑战,届时人大常委会上调赤字的可能性将显著提升。他还特别强调,若今年10月新增专项债能基本发行完毕,将为财政“增量”政策的出台创造有利条件,建议市场密切关注10月底人大常委会的相关动态。
财通证券分析师陈兴认为,考虑到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持续偏弱、政府性基金收入大概率保持在两位数的负增长水平,预计至年末两本账合计收入缺口约1.6万亿元,故存量政策加速落地以及增量政策出台的必要性仍强。
开源证券分析师何宁指出,截至7月,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均与预算目标存在一定差距,全年财政缺口或超2万亿元。
银河证券宏观经济研究员聂天奇对界面新闻表示,基于当前收入缺口分析,10月底,人大常委会可能会进行预算调整,规模或达1-2万亿元。“此外,年底(国企)上缴利润和地方存量债务限额释放作为潜在的资金来源,也能为财政政策的实施提供支持。”他说。
分析师指出,调增国债、增发特别国债等作为补充财力的有效手段,其空间相对较大,近年来均达到万亿量级。此类预算调整需经人大常委会审批。
历次中央预算调整均集中在年中,包括1998年、1999年及最近的2023年,均在8月至10月间获批。这些调整旨在增强基础设施、环境保护、技术改造、生态及防洪治理等领域的投入,特别是针对防洪、治涝、城乡电网、水土保持、科教设施及灾后恢复等关键性支出。
中诚信国际研究院研究员闫彦明也表示,在当前经济增长承压、内需仍然不足、经营主体预期偏弱的背景下,积极财政需有所作为,可视实际情况研究年内调升财政赤字的可行性。
他指出,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适当加强中央事权、提高中央财政支出比例”,在地方财政承压的背景下,可考虑适当增发国债并转移地方使用,同时可考虑适度增加地方一般债额度、提高一般债占比,既能缓解地方“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压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杜绝部分专项债挪用风险。调升的财政赤字可用于加大基层民生补贴、发放消费券、偿还政府拖欠账款等,进一步助力稳预期、提信心、扩内需。
广发证券分析师吴棋滢表示,除调整预算外,还可以在特别国债、新增专项债使用范围上做文章。比如,将新增专项债用于收购闲置土地和存量住房收储等,既有助于解决当前库存问题,也符合政策导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